圣徒

夕阳镊住地平线上的人影,睁不开眼——将死的太阳总是夺目的。黄昏时,云和天际总是影影绰绰。黄昏是大地视觉的一阵恍惚。

许多人归家;也有许多人去到远方。

一座不大的屋子。打开门是满地碎金,关上门也束不住几缕明媚。

屋里遥遥的传来一阵暗香,远道而来的年轻僧人发觉是上好的老山檀,柔和醇厚丰腴浸润,这是供奉神的烟缭雾绕。

“他如果要什么别的,还请阁下告诉我。”

年轻的僧侣被引到房里来,他向引路者拜了一拜,默不作声地看了看严实的窗幔。窗幔像紫藤一样倾覆下来,他也像对待花枝一般,将它们轻轻挑起,垂着头隐进去。

引路的人远站在门口看着,见避风的幔帐里多了一个很不真切的影子,请来的年轻僧侣像是静伫了许久,毫无动静。但他也不是很关心这事——他的主人就要死去,没有人能责怪他的倦怠了。

僧侣确实站了许久。他在那将死者的床榻边站了片刻,发觉对方似乎是睡了。他惯于悲天悯人的眼睛垂下去,借着哑了的烛火点点去打量床上的人。有一绺黑发脱出来,蜿蜿蜒蜒蛰伏在锦被上。他的眼睛便顺着那了点灰白的发尾一路慢慢看过去。那将死的人下巴尖瘦,薄唇笑得像匕首一样。他猛然觉得不对,一抬眼,那人已经醒了,用一双在暗里特别暗的眼睛对他笑。

“先生,我来为您诵经。”他想着这位先生比他的年纪看着要年轻不少,赶紧低头念一句,却被打断了。

“念什么经呢?我要你听我诵经。”将死的人在锦被里动了动,年轻人赶忙去扶。他半倚着坐起来,笑意好像又浓了一点。但也有可能是因为烛光忙于逃离他凹陷的脸,让他看起来笑得更厉害了。

死前想说完自己一生的故事,这也是常会有的事情。因为如果这时候还不说,那些故事就只能闷在肚子里,腐烂在墓碑下了。

僧侣了然。他点点头,帮垂死者将被子掖了掖,正要恭恭敬敬地退回去,却被轻轻叩住了手腕。少年僧人乖顺地把那只手托在手心。这只干瘦的手摸起来坚硬,握住却柔软,比起面前这个人,这只手倒是非常符合一个将死者的手。岁月打磨的坚壳还清晰可见,内里却被光阴偷窃一空。

“您要念哪一部呢?”

“念你的神没有教给你的那一部。”

僧侣一惊,像警醒的动物一样望着他。“没有教给我的,那便是我不曾读到。”

垂死者的身子往被子里滑了一小截:“是得换别的人来教给你的东西。”

僧侣的嘴唇颤抖着,神无所不知,没有神不会教给他的东西。他过了很久才注意到垂死者的手虚虚指向一个方向——是酒杯。

“您现在不能饮这个。”他好像从制止一个人做错误的事情中得到了勇气,不那么慌张了。

“你看,你的神不会教你饮酒。你也不能拒绝一个人最后的要求。何况酒是最好的药。”他的声音低沉又蛊惑。

僧侣沉默着将酒杯递给他。他缓慢地饮下一半,这酒不如他记忆里那样好,可能他最会骗人的舌头可能也老了:“太涩了。”

“所以酒不是一个味道的,也不见得很有疗效。”僧侣看着那一点点琥珀色的液体,体贴地替他放回去。

“因为酒对死亡没效。”年轻僧侣不说话。他趁他不说话的时候讲下去:“也许年纪大的时候,该喝一点甜的。我饮过最甜的酒,还是在一位贵族的宴会上。那种酒是甜的,非常甜,也非常醉人……我年轻时带着货物满地图跑,曾经去过一个黄金铺就的城市。在城主的宴会上,乳香放在火盆里烤着,香甜的味道便绵绵不断。深皮肤的女奴鼻边坠着用金珠雕成的花,浅肤色的女奴全打着耳孔,红玉珠从她们金色的鬟发下露出来,所有踩在巨幅金丝地毯的人都脚带铃铛,所有饮过那种酒液的人都音色柔润。”

“您不该说下去了。”耳边铃铛的声音让僧侣害怕起来,垂死者的声音也变得好像刚浸润了甜酒一样,柔和得令他害怕。可少年僧人抗议的声音是那么小,那么弱,让垂死者罔顾他的抗议,继续讲了下去。

“可你该听下去,神没有教给你世界上最甜的酒是什么样的。那种酒像酿过的满月那一天的月光一样,饮下去好像整个人在烧乳香的炭火盘里一样。”

“我可以请人为你找一些甜酒来。”被虚幻的火盆炙烤着的僧侣轻轻说。

垂死者的目光落入一片虚空中:“不,我还是不要饮那一种。”他的笑浮出来。

“因为那么甜的酒,是给伤心人饮的——我还记得城主的样子,他带着不同颜色戒指的手拿着象牙制成的酒杯,他的脚很白很美,绯红的脚底不知道是用祭品的血还是玫瑰花瓣染成,就那么随意踩在轻薄的东方瓷器上,把那只华贵易碎的器皿弄得摇摇欲坠。他对着所有人微笑,却从来不看向任何一个人。他给每一个舞者嘉赏,却从来没留心过任何一支舞。他像是在对一座空城,露出空洞的笑容——如今那个城邦已经不见了,那种酒也不见了。真可惜啊,需要那种酒的人还有那么多。”

年轻的僧侣没有询问城邦的覆灭。城邦会死的,他也会死的,神会死吗?他打了个寒颤,神是不会死的。“您不是个伤心人。”他赶紧说,他再一次认真地看着那个垂死者的面容。可是太暗了,依旧有一些模糊。他起了一分想看清这个人的脸的念头。

“我还是伤心过一次的。那一天我一早醒来,昨晚睡在我臂弯的姑娘不见了。”面目模糊的垂死者,接着用只特属于伤心的人,沉浸在回忆里的温和语调说着。

“您的妻子吗?”僧侣不安了起来。

“妻子——”垂死者好像觉得这很好笑,“我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我忘记问了。我前一晚在异邦人的聚会里看见她。她浑身珠光宝气,打扮入时,同她那些褐色皮肤的同乡完全不一样。她像一位贵人小姐一样端坐着,但没有一位贵人小姐会像她那样看人。她浓密的眼睫可能是夹子做的,我一眼就明白,她是全身心捕获猎物的维纳斯。她的眼睛勾到我的时候,柔美的手指便开始在桌上敲着计数。”

垂死者将手递过去。年轻的僧人立刻伸出手去供他搭着。

嗒,嗒,嗒,嗒,嗒,嗒,嗒。
手指在他手心里慢慢敲了七下,他的心也跟着跳了七下,从前他的心只跟着神堂的钟一个步调。

“她敲了七下后,我果然就走过去了。细看之下她或许没那么美——反正不是我爱过的姑娘里最美的哪一个。但谁抵抗得了她那比珊瑚还要红的嘴唇呢?谁能抵抗她那比女祭司还高傲的神态呢?迎着一串男人的怒目而视,她像个耀武扬威的女王,一路把我扯进低矮的帐篷里,她们这一族的人总爱这么做事。”

僧侣不知道说什么,因为那些人不信他的神。他不知道他的神是否会弯下腰,庇佑他们挂着布条的帐篷。

“她的手格外美。她一定是很得意她的手,总比到我面前炫耀。在那细长的指甲上,用凤仙花染的颜色已经快掉光了,我用手抠了抠,于是最后一块也就没了。她用眼睛剜我——哎,那神态太美了。我只好向她保证第二天帮她染指甲。但是嘛,第二天,我起来找她时,她已经摔死了。照理说,她的手脚跟黑羚羊一样有力气,不会翻不过那堵墙,可她裙子里兜了太多偷采来的凤仙花。她一定是害怕弄坏了那些花——我呢,我没有应约给她染指甲。”

“失约是不好的。”僧侣垂下了眼睛。他自己的手指甲微微带着紫色,修剪得干干净净。

“她的族人启程离开前把她的尸体丢进了河里。我是多么害怕——有一天我在河岸边见到一具苍白肿胀的浮尸,面目难认,嘴唇失色,却染了艳红艳红的指甲。”

僧侣无声地抚摸他的手,但年轻人脸上痛苦的神色似乎说明他才是更需要安慰的那一个。

“你要问我的名字吗?以免来日后悔。”

他听到这话,吓得立刻松了手。

“你的神不会告诉你我的名字。你这么害怕,让我想起我邻居接到她儿子遗物的样子。”垂死者尖细地笑起来。他觉得喉咙里涌上了一点血沫,也有可能是凤仙花瓣,他自在地想。

僧侣缓了缓神:“你同我一样,是他的儿子。”

“那看来我的父亲现在对我不管不顾。希望他不要把我的尸体丢进河里。”

他现在笑起来的时候开始咳了,“我的邻居曾经很爱提她的儿子,他是我们中最棒的一个。哪里都好,哪里都惹人嫉妒,却哪里都让人恨不起来。我们都相信他会骑最好的马,娶街上最漂亮的姑娘,拿最高的薪水。他也全都做到了。”

年轻人隐隐不安:“神会庇护他。”

垂死者摇了摇头:“死亡会庇护他。他连尸体都没回来。他的名字曾经刻在王宫的城墙上,刻得很高。但他的尸体后来也挂得很高。他只是失败了一次而已。”

“我知道他是谁,我们不该提他的。”僧侣突然起身,他突然——突然太想看清楚这个人的脸了:“我可以把烛火拿得近一点吗?”

“把窗幔拉开吧,我很快就要死,并不在乎这些。”

垂死者柔和地回答。

他们在西落的日光里默对了一会。僧侣的眼睛很仔细地看着,他从那张脸上看到神没有教给他的东西。他看到斗牛士踩在牛的尸体上接住情人抛下的花,看到褐色裙子的少女用彩线给自己缠出时兴的项链,看到棺材从宫殿里被抬出来。

“很美。”他看着那些人的一生自语。

“你是不是爱上我了?”垂死者笑着问他。年轻的僧侣只以沉默相对。但垂死者蒙了灰的视线里,却一瞬间捕捉到了他美丽的眼睛。那种金灿灿的颜色让他想起太阳,永远不会落下去的那一种。是很漂亮的孩子,死前是这样的人作伴可真好。

他快乐又毫不加以责怪地对他说:“你的神教你要坦诚。”

“可你教会我别的东西了。”那孩子苦涩地说,他的眼睛依旧发亮,似乎也在微笑。

“是吗,我很抱歉。”他心满意足地合上眼,“过来。”

年轻的僧侣贴上前去,只听到一个低低的名字。他心里慢慢念着那个名字,长久地执着他的手,待到再也焐不暖时才松开。

他会永远记得这个名字。

那酒杯还剩杯底薄薄的一层,僧侣拿过来,饮尽了那一点残酒。他说的对,不是什么好味道。

“没关系,没关系。”他喃喃说着并退走。一直退到无人处,他迈开腿狂奔起来,一路跌跌撞撞,冲到他的神面前,跪下来祝祷。

“神啊,请您迎他去你的怀抱中。”他苍白的脸被落日染成圣徒才配抹上的金色,等他起身时,雪白的圣服被他褪下,堆在回环图案的地砖上。

他扬起脸,神像用一种看殉道者的不忍俯瞰着他。他好像第一次读懂了这种神情。神的脸像不像那个死人的脸呢?有一点像,但也许神的脸像每一个人的脸。

“请您迎他去您的国度,而我则要去他生活过的人间了。”他声音虽小,却很是清楚。

他拖着那件圣袍跑出去,一直跑到大桥上才歇下来。太阳的半边脸藏在金红的河流下,下了活的女工们在水浅处裸身洗澡,她们叫嚷和笑得声音都很大,好像故意惹人去看一样。偶尔有船从桥底下钻出来,拖着长长粼粼的尾巴。网兜拉起来是一片银白,有几尾银点在船上跳动着,拉渔网的渔夫和洗澡的女人们可能在笑,可能在骂,可能在笑着遥遥互骂,一时没空顾上这好运的几条鱼,于是它们又跃进了水里。盘桓等待的水鸟瞅准时机落到船舷上,在被渔夫赶走之前,飞快地取得了一顿晚餐。

他出神地看了一会儿,接着用尽全力把那件僧服丢下去。白袍飘飘荡荡,落入了那条蒸腾着万千人间热望的河流里。

颂歌

山脉连绵
有人站在崖顶
望着不知名的远方
一声叹息的回音
从心底传来
能放下的才是过去

夜幕降临的岛屿
海水正冲刷着所能及的一切
海螺里装着谁的心事
此刻皆被风声掩盖
若问那风要去往何处
该怎样说呢
是尘缘未了的人
不能知晓的地方

林间小路
阳光碾碎了树影
所有破裂的表象
背后都蕴含着完整
纵观全局以后
没什么再需执着

世纪末的钟楼
奏起了一首颂歌
以乐声洗礼
那黑暗时代里
仍能受感召的灵魂

海子

二月,众神降临
无边无际的大海
海水透明
海水怀孕
海中之水来自远古

天尽头没有太阳
凄清神秘的黑暗
土地沉默
孤独村庄
海中之水凄声惨叫

黑暗的尽头
太阳将你从海中扶起
你双手高举,火红的太阳
放进透明的胸腔
一步一步
你燃着火的躯体
趟过海水
走过土地
走进村庄
海中之水声音呜咽

你无限的热爱一切
生命里强烈的太阳
饮水和食盐的白马
粮食和青色的草原
还有怀孕的母亲
于是远方不远
远方除了遥远 一无所有

苦艾酒——美丽的毒药
仰头一饮而尽

你将胸腔划开
用太阳赐予的心脏
在肉体上镌刻
铜黄色的亚洲
流着血的少女
村庄和土地

你是你的瘦哥哥
火中取栗

要是让我来说
你也一无所有
“只有一群苦痛的孩子,吞噬一切”
如今他们也成了孤儿
在所有村庄、所有土地
衣衫褴褛,来回游荡

你只睁一只眼 看到半个世界
痛苦和孤独都应被赞颂
黑夜和白天一样值得热爱
村庄和土地一样很美

你只做远方忠诚的儿子
少女和王位一样重要
你只要粮食和盐
母马、胎儿和胃一样珍贵

去了南方。你的瘦哥哥
点着火把,洗净生命
你应当走向哪里,我猜想
化成太阳 或回到母体

(万人都将火熄灭 我一人独将此火高举
我籍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三月,草原上众神死去
西方众神在边关外徘徊
你高举大火
淌过海水
走出土地
走出村庄
海中之水突然翻滚

天尽头的太阳强烈
你继续前行
远离海水
远离土地
远离村庄
海中之水撕心裂肺

当你躺下
耶稣在关外吟唱
你的躯体突然燃烧
毁灭太阳
毁灭王位
火把成灰
海中之水声音呜咽

一些感想

前几日与朋友去一家饭馆吃饭,那饭馆因跻身在离我宿舍较远的一条小吃街上,所以一直听朋友说起那里的吃食很好吃,却从没有去过。那天因为回宿舍的时间尚早,又问起朋友那里主要有什么好吃的,朋友答:拉面。熟知我饮食习惯的人就知道我极其喜欢吃面食,便跟着去了。

全程估摸着走了二十分钟的路,就到了朋友说的那家饭馆的门口。我在外面一看“兰州拉面”四个大字赫然其上,门口两边还分别挂着一块木牌,上面主要写的什么没注意(想来应当是对联),但右边那块木牌的最下边的两行小字倒引起了我的注视。这两行小字上面写的是“清真”,下面写了一串我看不懂的维语。

这两行字让我注意是因为我曾去过新疆,我知道这两行字代表着一种教派或者说是信仰。当时我想的是在这么一个闹市,难不成还有什么信教的人?

当然,我还想了其他的。我跟朋友还在路上的时候就在想既然是拉面,那么肯定不是正宗的。吃过拉面的都知道,这面只有在甘肃至新疆一带的餐馆做出来的(我所知的是这两个地方)才算是正宗的,而我这是在重庆。这就等于鸡杂一样,我曾经在黔江生活过三年,熟知黔江的人都知道黔江最出名的是鸡杂。提到黔江,必说鸡杂,据说黔江还为此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曾经就很喜欢吃这鸡杂,到了重庆吃饭,一看菜单,重庆也有鸡杂,但一吃就吃不下去了。那和黔江的比简直就不叫鸡杂。

我说这么大半天就是想说,我除了想到那餐馆里有信教的人以外,还想到了吃的一方面。就是说我在路上的时候想的是这家饭馆的拉面肯定不正宗,可是当我看到那两行字的时候,就改变了这样的想法。我想到这家饭馆的拉面应该很正宗。因为,写了“清真”还写了一大串维语的店主肯定不是本地人。

我看完木牌又往里面瞅去,两排桌椅,一排四张,除了一张上面只坐有一个人,其他全满了。我们一行三人就走进去,招待我们的是个中年男人,我一看就知道还真不是本地人。我和朋友各点一份拉面就坐下了。

坐下之后照朋友说是先喝点汤等着,就各拿一只碗里面放点葱花,汤装在一只茶壶里(要说我还真没见过这么装汤的),我们提起就倒着喝。我一喝,还挺好喝的,不知道是什么肉汤。我当时想的是最好多喝几碗,不过三碗一喝就觉得索然无味了。可是这时候面还没来,要知道虽说才喝三碗汤,但已经过了十多分钟啊。我就问朋友,要等多久。朋友说,那还没成。我说为嘛。他说,拉面人家得给你当场拉啊。我说,他就不事先拉好了。我朋友说,肯定不啊,我们这还算幸运的,人家一天不卖多少,有时候你来都没有了。我嬉皮笑脸的回答道,还限量的。

果然,后续又有不少人来说是要吃拉面,但店主说,没有,今天不卖了。当时我是有些感触的。你说啊,为嘛就不事先拉好了,你怕耗力,你可以用机器啊。这个时代包子有机器,面条有机器,饺子有机器,难不成拉面就没有机器。人家都用机器,你为嘛不用,你如果用机器了,一天赚的钱估计得翻两倍。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我说那店主不用机器不是埋怨他,我是想说他傻,说他不会用机器(不只他,还包括那些所有还用手工拉面的人)。不过说真的,我不喜欢吃机器做的。就拿宿舍门口那包子来说,虽然长的漂亮,但还没我乡下人工做的,长得奇形怪状的包子好吃。所以说我不是埋怨他,我是想说他傻,我还想说有些时候还是需要一些傻的人的,这些傻的人可以帮一些聪明的人留住一些东西。

总之那碗拉面我大概是等了半个小时,邻桌的人都换了两桌。那半个小时里我一边小口喝汤,一边四处乱瞟,最后将那餐馆记下的差不多了。我坐的那地儿离厨房最近,厨房没有门,只有一个门槛,门槛上面写了几个字:本店清真,谢绝饮酒。再往里面看,一个中年女人站在锅前煮面,头上包着头巾,穿的是那种少数民族的服饰,还系了条围裙。她时不时的转过来一下,我看了看,是维族人。然后看的是墙壁,两面白色墙壁各贴着一张大大的菜单,左边一张全是面食或者饭,右边一张全是菜。引起我注意的是右边一张,准确的说是右边一张那下面的几个蓝色大字:本店信奉伊斯兰教,外菜莫入。

到此,我的两个想法都得到证实了,这家店还真信教,信奉伊斯兰教。店主、包括打杂的都是信徒(看衣着装扮)。当我证实这个想法的时候心里就感觉到了惊奇,因为经过我一路走过来的观察,这条街上只有这么一家信教的,准确的说就是只有这么一家吃饭行事还有禁忌的。我这么说可能还不能表达我真实的想法,直白点说就是,在这样一条所有门面开着都是为了赚钱的街上,竟然还有这么一家开门赚钱却禁忌着什么,因而将钱拒之于门外的饭馆。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饭馆不先说它的饭菜好不好吃,如果什么菜都有的话,而且还供应酒水,那么可以额外赚多少钱?何况,这家饭馆的饭菜还不赖。然而,这禁忌竟然还是因为看不见摸不着,用有些人的话来说就是什么用都没有的宗教信仰。

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了,其实我还可以再说直白一点,就是这个时代竟然还有人为了虚无的信仰而放弃赚钱的人。只是说到这里就应该打住了,免得有人说我愤世嫉俗,我不是这种人。

当然,像这样的饭馆其实在甘肃到新疆一带是很常见的,不值得惊奇和说这么一大堆。但是你如果习惯了在没有这样的饭馆的大街上生活,突然出现了这么一家饭馆,你肯定也会觉得惊奇,肯定也会说这么一大堆。不过据我所知,在那些地方,往往有几家饭馆墙壁上写着同样的字,吃饭的人手里可是端着酒杯的。

这里还需要补充的是,上面所提到的那句“本店信奉伊斯兰教,外菜莫入。”的话,我曾经看见过不少类似的话,是这么写的:“本店店小利薄,外菜莫入(勿自带酒水)”。

后来在等拉面的时候,我再看来那个回打杂和煮面的人,就像蚂蚁看着大象一样,心里的感觉换成了害怕。因为在我的认知中,那些有着什么信仰的人都是一些狂热分子,往往有着狂热的思想,还会做一些狂热的举动。我害怕我一不小心做错了什么,违了他们的信仰。

这我是深有体会,小时候我对一个不知道信了什么而不能吃猪肉的同学说了一句吃猪肉,就被打了一顿。还有一次去新疆,我随意坐在一个维族人身上(那维族人和我很谈的来),那维族人就像我身上有炸弹一样,立马把我推了下去,还很严肃的用生硬的汉语对我说:“要不看是你,我一定打你。”我说:“为什么?。”他说:“我们的膝盖只有妈妈和老婆能坐。”我又问为什么他就闭口不言,不过我看他那样子真的是气炸了。

当然,这其实也是怪我孤陋寡闻,不知道人家的信仰该忌讳些什么,也就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再回到我等面的时候上去。当时我一害怕起来,再喝汤的时候都有点不自然了。然而,我也知道,我是不至于这么怕的。我第一没喝酒(他也没酒卖),第二没点什么外菜,第三我也不和他说话。就算我违了什么,这么个法治社会,纵目睽睽之下,他还能打我?他要是真打我了,饭馆都肯定开不了–我相信他会怕这个。

可是,我就觉得我应该害怕,从心里这样觉得。因为我遇到了一种坚持害怕虚无–他们称之为信仰–的人,所以我应该害怕。

信仰这个词从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开始,我就一直在想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古往今来为之而死而疯狂的人不计其数,它究竟是什么。然而,直到今天我也没能搞得清楚。不过它在我的心底越来越神圣起来,甚至包括那些害怕,或者说是坚持信仰的人。在我的心底他们同信仰一样神圣。

这样一说下来,我就可以为害怕换一个准确点的词了,是敬畏。我敬畏那煮面和打杂的人,我敬畏那些坚持信仰的人。

到此,这篇感想就完了。

最后我还需要补充的是,这篇感想的题目原本是取名叫感想,但后来我改为了一些感想,就是说这篇文字包含了很多感想。比如说关于拉面正宗不正宗的感想,比如说喝汤的感想,比如说用机器做拉面的感想,再比如说关于信仰的感想等等。

其实按照最开始取题为感想来说,我只是想谈谈信仰和坚持,最后总结起来就是说要坚持信仰。但是我觉得太不妥了。第一、我搞不清楚信仰是什么东西。第二、因为我不知道信仰是什么东西就不知道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所以没法给坚持信仰这个观点给予很多强力的说明。

虽然我知道有不少人说信仰是精神方面的,坚持信仰会使精神得到丰富,会拥有更好的生活,我也可以这么扯出一大篇来。但我昨天又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几名当红女主播直播撕书,边撕还边说,史玉柱是谁啊,长这么丑怎么能看得下去,不撕留着何用。还说,我不看书照样生活的很好等等之类的话。其实这些话总的来说就是用来反驳那些说什么多读书就会怎么样怎么样的话,但照这女主播看来,不读书也会生活的很好。

书这东西,一般都说是精神食粮,再按照上面那对信仰的解释,书和信仰应当拥有同样的性质。从一方面来说,书还比信仰实在一些,因为看得见摸得着。可是人家连书都撕了,又怎么还会来听你的坚持信仰怎么怎么样之类的话,所以我在这就没说了。这就是我想要补充的。